梅里雪山的气候,属于高原性寒温带山地气候。事件发生后,对于两国来说代价都是沉重的,17位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惋惜离世,令人痛心难过。恐怖的事件发生,让周围的居民认为,是山神发怒了,它在保护梅里雪山不被侵犯。而梅里雪山发生的神秘灾害现象,有的人把它归结于神秘的山神守护。这场扑所迷离的山难引发了中日两国的共同关注,中日联合救援队在整整20多天的时间里,救援行动屡屡受挫,最终只能遗憾的宣布救援终止。
云南一座山比珠峰矮,却成“人类禁地”1991年的事至今难忘
提到山峰大家都十分熟悉,我们经常在放假的时候,到各地 旅游 爬山看风景。那你知道在我国,有着一个著名的山峰景点,却被官方提出禁止攀登了吗?
在我国西藏东部,和云南德钦县西部之间 ,有座连绵起伏的雪山群,它们就是梅里雪山。“梅里”一词在德钦藏语中的意思是“药山”,因为雪山当中生产各种名贵的药材而得名。梅里雪山最高峰卡瓦格博峰,海拔高度约为六千七百四十米,是云南省最高的山峰。但是和著名的珠穆朗玛峰比起来,梅里雪山的高度还是矮上一些。
梅里雪山的气候,属于高原性寒温带山地气候。这里的全年温度十分低,干湿季节分明,立体气候较为突出明显。每年夏季,梅里雪山的山脚河谷气温可达十一到二十九度,高山上的气温最低可达零下十度到二十度。年降水量平均约为六百毫米,在六到八月份比较多些。在此期间气候变化十分不稳定,也是登上气候的一大危险。
关于梅里雪山的主峰卡瓦格博,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传说卡瓦格博原本是一个,九头十八臂的凶神恶煞。他经常做一些伤天害理的事情,后来被莲花生大师教化。卡瓦格博放下恶念,皈依佛门,成为了格萨尔麾下一员神将。从此他统领边地。保护这片雪域圣地。卡瓦格博神像,也被周围的居民供奉在神坛之上。他身骑白马手带佩剑,威风凛凛就像一座守护神一样保护着这里。
在1991年的时候,就发生了悲惨的17人登山遇难事件 ,突如其来的雪崩让他们无一生还。这个悲剧还得从梅里雪山说起,由于有着山神守护的神秘色彩,周围的百姓更是不敢攀登山顶,怕冒犯神圣的山神,但是日却和我国沟通,希望能够前往神秘的山峰一探究竟。我国出于种种原因的考虑没有同意。几年过后,日才获得我国的允许攀登梅里雪山。据说当时日组织了一批训练有素的攀登队员,其中有6名我国人员,11名日成员, 探索 山峰还是遇到了困难。在初次攀登时,梅里雪山恶劣的环境气候,让攀登队伍无法继续前行。出于安全考虑,他们只能无功而返,回来过后,他们又仔细分析当时的环境件和行走路线,打算做出更加周密的攀登计划。
在第二次攀登时,周围的居民也出面劝解登山队员,让他们不要冒犯神秘的山神。但是下定决心的攀登队,依旧决定继续前行。当他们艰难的攀登到半山腰,灾难发生了,原本好好的山峰,突然发生了雪崩,来不及反应,17名队员就全部被大雪覆盖不幸遇难。事件发生后,对于两国来说代价都是沉重的,17位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惋惜离世,令人痛心难过。官方立刻组织了大量的专业救援人员前去,但是都没有发现他们的尸体。恐怖的事件发生,让周围的居民认为,是山神发怒了,它在保护梅里雪山不被侵犯。
在17名人员遇难后, 也曾有人组织继续攀登梅里雪山,但是他们都遭到了恶劣的天气影响,险些葬身山峰。 陆陆续续发生的登山受伤事件,也引起了官方的重视。考虑到梅里雪山的自然气候十分恶劣,环境险峻复杂,为了保护人们的安全,也为了吸取深刻的教训,不让当年的悲惨事件在此发生,官方下令禁止人们攀登,以免再次发生危害。
现在这件事,很多人都至今难忘。而梅里雪山发生的神秘灾害现象,有的人把它归结于神秘的山神守护。他们认为自然万物有灵,我们应该保护神灵守护的自然,而不是一味的去打扰神灵,这样只会引来神灵的惩罚。除了神明的一些猜想,对于为什么会发生灾害,也有相关人士分析称,是因为梅里雪山的整体攀登海拔较高,越往上攀登人体承受的压力越大,所要面临的环境也更加恶劣。面对众说纷纭的原因,梅里雪山的神话色彩更加浓厚。随着官方禁止攀登,这个原因或许无法得到准确的解答。(行衣)
云南一座山比珠峰矮,却成“人类禁地”?1991年的事至今难忘
为什么梅里雪山禁止人类攀登?31年前的教训,太深刻了
17名登山队员遇难,日记记录遇难前诡异过程,事后雪山被禁止攀登
不知是他们的诅咒真的生效了,还是卡瓦博格这座从没被人类征服的雪山确实有着不可描述的魔力,这支登山队在1991年1月三日晚上,最后一次与山下报平安之后,就彻底失去了音讯。
这场扑所迷离的山难引发了中日两国的共同关注,中日联合救援队在整整20多天的时间里,救援行动屡屡受挫,最终只能遗憾的宣布救援终止。联合登山队的17名登山者确认遇难,但是这17名遇难者的任何物品都没能被找到。
直到七年之后的1998年,一些东西的出现,才让这场扑朔迷离的山难揭开了一丝神秘的面纱。但一些更加让人震撼的东西也随之出现。
卡瓦博格这个名字是当地人对这座雪山峰的尊称,而在外界则更多将其称之为梅里雪山。这里也是中国如今最神秘的“处女峰”。虽然梅里雪山的最高峰卡瓦博格峰海拔只有6740米,远远低于珠穆朗玛峰,但是多少年来,珠穆朗玛峰早已被无数人征服,但卡瓦博格从来没有人能够征服它。
从二十世纪初至今的历次大规模登山活动全部以失败告终,但依然有无数人试图向他发起挑战。而我们今天说的17人神秘遇难事件,其源头还要从1987年说起。
1987年夏天,一直装备齐全的登山队,来到了梅里雪山脚下,与当地人有着明显区别的他们,马上就成为了当地的“明星”,而生活淳朴的村民们,对他们报以了最大的善意,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款待了这群远道而来的客人。
但当藏民真正了解到这支队伍远道而来的目的之后,村民与登山队之间的友谊也随之土崩瓦解,虽然登山队并没有对来此的目的进行隐瞒,但是当时的藏民们,根本不知道,他们口中要攀登的梅里雪山,就是被他们奉为神山的卡瓦博格。
在当地的文化中,卡瓦博格就是生养他们的神灵。作为藏传佛教的朝觐圣地,每年的秋末冬初,成百上千藏民牵羊扶拐口念佛经绕山焚香朝拜的场面,绝对是世界上最令人震惊的场面之一。
得知登山队的真实意图之后,无法劝阻他们登上卡瓦博格的村民们,开始日日在神山下烧香祷告,祈祷登山队的旅程将会彻底失败。但不论怎样,这只登山队的行动还是获得了批准。
原本他们是想请我国的高登义教授为他们提供天气预报的技术支持的,但是因为当时高登义教授实在没有时间,所以最终这项工作交到了同样是气象学博士的登山队队长井上治郎手中。
但可惜的是,最后的结果证明这位博士的能力也许并不足以支撑如此重要的登山行动。
1990年12月。这只由中日联合组成的登山队就正式出发了,整只登山队总共17人,中方6人,日方11人,此前两年的准备时间已经让他们对雪山周边进行了十分详细的考察,并且这只登山队的背后,还有着日本大财团的支持。携带了最先进的卫星云图接收仪器。以准确测量雪山的天气。
出发当天,在卡瓦博格对面的飞来寺中,一场盛大的出发仪式正在举行,一如往常的登山活动一样,登山队挨个接受喇嘛的祝福。但谁也不会想到,这一去就是永别。
登山行动开始之后,一切都在按照计划顺利进行着,一,二,四号营地都顺利的建立了起来,但是在三号营地的修建问题上,中日队员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分歧,中国队员认为应该以安全为主,将营地修建的更远一些, 而日方则希望能抓住天气尚好的机会,将营地修建到距离山脊更近的位置,来减少攀登的时间。最终通过数天的谈判,双方各让一步,将营地选择在了中日双方选择位置的中间地带。
从后来人的角度看,中国队员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就在山难发生前的十几天前的一个中午,一场突如其来的雪崩将发生在了三号营地的面前,幸运的是,由于中国队员的坚持导致营地的建立位置向后延伸。这场雪崩才没有波及到三号营地。当雪崩过去后,可以清晰地看见,雪崩线就在三号营地几百米的位置。但幸运终究只是一时的,下一次的危机到来时,一切都已经成了定局。
而最后的四号营地被建立在了距离峰顶最近的地方,海拔5900米的一个大冰壁前。以此来当做登上峰顶的依托。1990年12月28日,突击队就顺利登上了主峰背后,海拔6200米的高度,距离登顶只有一步之遥。
当这一消息传到3号营地的时候,所有人都欢呼了起来,各种锅碗瓢盆在此刻化为了乐器,敲击起了预示着胜利的音乐。
而这一消息也被同步传达到了山脚下的藏民村落之中,得知他们即将登上神山山顶的消息后,数万藏民自发的聚集到了山脚之下,发出了他们人生中最为严重的警告: “阿尼卡瓦格博(卡瓦格博爷爷),显示出你的神威吧,否则,我们就不再敬你了!”
而此时的山顶,原本万里无云的天气乍然间转坏,遮天蔽日的乌云笼罩了山顶,狂风携卷着暴风雪向突击队的五人袭来,虽然此时他们的位置已经到了海拔6470米,距离登上峰顶的垂直距离只剩下了最后的270米,但这最后的270米,成为了他们难以跨域的天堑。
队长井上始终不愿意放弃攀登,固执的扎下了简易帐篷,试图等风雪过去之后继续攀登,但这场暴风雪不仅没有一点停下的趋势,反而是愈演愈烈,无奈的队长井上只能选择放弃继续攀登,向三号营地撤离。
此时的梅里雪山上,天昏地暗,风势越来越大,虽然突击队想要撤离,但是现在已经没那么容易了,突击队几次想要找到下山的通道,但都因为黑暗的天气导致无法找到方向,而只能选择放弃,无奈的他们只能选择将所有物资集中在一起,做好在山顶上过夜的打算。
也许天无绝人之路,也许这是卡瓦博格给他们的最后一次机会,日本队员船原尚武在日记中写道:“到了晚上10点15分,风突然停住了,乌云散去,月光把雪地照的亮堂堂的。”借着这个机会,突击队顺利在晚上11点13分回到了3号营地。
试着想想,如果此时的他们选择继续向下撤离,暂时放弃攀登梅里雪山,那么最后的结局是否会是另一种局面。但遗憾的是,他们选择了留守在三号营地中,等待1月1日元旦当天继续攀登卡瓦博格峰。
可从29号开始,一场席卷天地的暴风雪彻底笼罩了梅里雪山,此时的三号营地与大本营之间,只能依靠对讲机进行简短的交流。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的方式可以帮助到被困在山上的登山队员。
就这样时间来到了1991年1月3日,连日的大雪让此时的积雪已经达到了1.6米深,由于大雪封路无法上山的张俊在对讲机中照例与山上的队员们聊天,听着他们抱怨:“这该死的雪到底要下到什么时候才算完。”张俊与队员互道晚安之后,放下了对讲机。
可第二天一早,张俊醒来之后就发现不对劲了,以往5.6点就应该吵吵闹闹的对讲机,直到现在7点半都没有半点动静。经验丰富的张俊立马意识到,山上估计是出了问题,与此同时,大本营的附近,突然出现了一次规模很小的雪崩,但这让张俊的心中,彻底的凉了下去。
他知道山上一定发生了雪崩。但即便知道,张俊他们也做不了任何事。所有登山的指挥以及精锐队员,全部都在梅里雪山上,留在大本营的都是后勤队员。根本无法登上雪山进行搜救。
虽然自1月4日开始连续4天的时间天空都是万里无云的,但是无能为力的张俊等一众后勤队员只能等在山下。期待救援队能够迅速赶到。
但是等到西藏以及各地的救援队赶到的时候,梅里雪山再度下起了连日的暴风雪。而在这次的搜救行动中, 更是出现了离奇的一幕。想要登上卡瓦博格的峰顶一共有三条路线,当时救援队正走在失踪队伍曾走过的第二条路线上。
但是当他们跋涉在山上时,看到了五个僵硬的人影并排站在一起,而他们所处的位置与任何一条线路都不符合,更加诡异的是,过了一会五个人影突然僵硬的一个一个掉入了悬崖下方,这一景象让连续搜救多日,精神已经疲惫不堪的队员们吓的大气都不敢喘。
之后的路程上,更是有队员时不时的出现幻听的情况,女人的哀嚎,刻意压低声音的喃喃低语。各种诡异的情况使得搜救队员精神濒临崩溃,只能无奈的选择撤离。
最终经过了20多天的搜救,始终没能找到任何资料,加上梅里雪山的暴雪越下越大。指挥部只能下令放弃搜救,撤出梅里雪山。
就在指挥部撤离的当天,登山队的大本营附近,一场可怕的雪崩突然爆发了,一片 宽300米、长400米的,平均直径超过50厘米以上的冷杉林,在雪崩结束之后,如同俯首称臣一般,整齐的爬在了地上。而这里其实并不是雪崩的主路线,仅仅只是雪崩的余波就彻底摧毁了这里。
梅里雪山山难发生之后,17人死不见尸,他们生前的无数好友都在期待着找到他们的遗体,带着他们回家。最终在1996年,日本京都大学登山队在做好准备之后,再度来到了梅里雪山。这次他们在出发之前,立誓一定要登上峰顶,完成前辈的遗愿。
本次前期的登山行动依然是十分顺利,他们也一路爬到了1991年四号营地的所在高度,似乎登顶的目标就要实现了,但是在他们登上四号营地附近当天,日本气象台就监测到,一场暴风雪将会出现在梅里雪山上,甚至会超过91年的那场大雪,而中央气象台与云南当地气象台也同步监测到了这一信息。
出于安全考虑,登山队立刻选择撤离梅里雪山,原本需要6天的路程,他们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撤了下来。但他们刚刚到达山下,气象台就发现原本的暴风雪,被印度洋的暖流吹走了,可现在已经撤了下来,再上山已经不可能了。
从这次之后,日本京都大学方面表示,他们将永远放弃攀登梅里雪山。
1998年7月梅里雪山下明永村的村民,发现了冰川上有许多五颜六色的异物。走近之后才发现,这堆东西居然是人类穿着的衣物,其中还夹杂着不少的白骨,由于村里并没有通电话,通公路。只能由村长的弟弟跑到县里进行汇报。
而这条消息也让已经找了登山队数年的中日双方,汇聚到了这个小小的村子之中,最终经过缜密的搜集,共发现了10具遗体,以及20袋遗物。在这些遗物中,日方队员佐藤的日记中记录的情况,让在场的众人感到异常震惊。
12月28日写道,寒冷让队员们出现了幻觉,看到帐篷外面出现了密密麻麻的人影,以及大量女人的笑声和婴儿的哭声。
在雪崩发生的1月3日更是写道,登山队的不少人都出现了高烧不退的症状,口中还一直喃喃道: “他们就要来了,要来了,趁还有时间,让我回家” 这些让人完全摸不着头脑的话,而在日记的最后只剩下了几行非常潦草的字迹。
“我错了!我们错了!来不及下山了。他们来了,救救我!黑暗笼罩,无法逃出!救救我!我不想死,救….” 这些内容不少都无法判断到底写的是什么,甚至还有几页似乎是被撕掉了。
但不管怎样,子不语怪力乱神。对于这些出现的各种让人难以理解的事物,我们并不能将其简单归结于所谓神鬼,梅里雪山的地形地貌本就特殊,极易发生雪崩等自然灾害,加上对天气的错误判断,导致大雪封山,最终酿成悲剧的发生。
但对于当地藏民一直坚持的“山神”一说,我们也要给予足够的尊重。不管怎样,从2001年开始,出于对梅里雪山攀登的困难程度以及对当地人民的信仰尊重,梅里雪山已经被永久禁止攀登。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地球不仅仅是人类的地球,也是其他所有地球生命的地球。
梅里雪山禁止攀登的真相是什么
因为1902年至今,人类十多次攀登梅里雪山,都以失败而告终。
1991年,中日联合学术登山队的17名队员对主峰发起了冲击,他们从三号营地出发冲顶,上升至海拔6400米时天气突然变得恶劣只好下撤准备第二天继续冲顶。然而当晚当队员与大本营进行过最后一次语音联系后,在海拔5000多米处遭遇大规模雪崩,所有队员全部遇难,长眠在了卡瓦格博。
卡瓦格博成了人类登山史上第二大山难的发生地。部分遗体于数年后被放牧的藏民在主峰另一侧的大冰板发现。人类对雪山之神征服的尝试又一次以彻底的失败告终。
从此也更让人领会到藏族同胞对人与自然关系更为真诚和深刻的理解:人只有尊重自然爱护自然方能与自然和谐相处;人若一心与自然为敌,只意欲征服自然,则必将以灭亡告终。
通常在梅里雪山下各个旅馆和寺庙中,常能见到藏族同胞呼吁禁止攀登雪山的倡议书,其行文简洁,话语犀利,其中却实有深意。
登山记录:
1902年,英国登山队,首登梅里主峰卡瓦格博失败。
1987年8-9月,日本上越山岳会,因连续遭遇雪崩放弃攀登。攀登路线:明永冰川路线;攀登高度:5100m。
1988年,美国克伦奇登山队,攀登路线:明永冰川路线,攀登高度:4350m。
1989年9月-11月,中日梅里雪山联合侦察队,攀登路线:雨崩方向,攀登高度:5500米。
1990年11月-1991年1月,中日梅里雪山联合登山队(第二次攀登),1991年1月1日-3日梅里雪山连降大雪,中方队员6人,日方队员11人在5100米营地待机。1月3日晚22时30分C3营地与大本营最后一次通话。1月4日早晨失去联络,中日17名队员失踪。
1991年1月6日-20日,梅里雪山搜索队,中国登山协会4人1月9日到达大本营,西藏登山协会6人1月16日到达大本营,日本救援队1月20日到达大本营因积雪过深,雪崩频繁,1月21日终止搜索撤营,攀登高度:5300米 C2营地。
1991年4月15-6月6日,中日梅里雪山联合搜索队(日方12人,中方5人),因连续降雪,雪崩频繁,被迫终止搜索。
1996年10月-12月,中日梅里雪山联合登山队(第三次攀登),12月2日,日本方面预报4-6日梅里雪山有大降雪中央气象台和云南气象台也证实了此预报为避免再度发生1991年的惨剧,队伍被迫下撤,12月8日撤营。攀登路线:雨崩方向,攀登高度:5300米。
2010年12月-2011年1月,云南登山独行家高家虎,独自攀登梅里雪山,由于上山速度太快,不能适应高度,自己有吐黄水、肺部有气泡声、身体乏力、头痛等症状,此后就再也没有联系。
迄今为止,总共有10次攀登梅里雪山。其中:中日联合攀登有4次,日本单独攀登1次,美国队攀登过4次,中国单独攀登1次。
揭秘梅里雪山为什么禁止攀登
梅里雪山位于滇川藏三省交界处,被称为藏传佛教的四大神山之一,也是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的重心地带,而这座美丽的雪山海拔并不高,可是至今都无人登顶,以至于梅里雪山已经被禁止攀登,其中的缘由是什么呢?本期的城市文化就跟随我一起来看看吧。 梅里雪山的位置: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境内 梅里雪山全长有150公里。它在藏区称卡瓦格博雪山,“梅里”一词为德钦藏语mainri汉译,意思是药山,因盛产各种名贵药材而得名,最高峰卡瓦格博峰海拔高度为6740米,是云南省最高的山峰,位于德钦县西南方10千米处,距中甸县城184千米。长约30公里,其中呈金字塔状的最高峰为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为突出于周围群山山顶面近千米的极高山。 梅里雪山的宗教传说 在松赞干布时期,相传卡瓦格博曾是当地一座无恶不作的妖山,密宗祖师莲花生大师历经八大劫难,驱除各般苦痛,最终收服了卡瓦格博山神。藏族认为,每一座高山的山神统领一方自然,而卡瓦格博则统领整个自然界之所有。在拉萨甚至有这样的传说:登上布达拉宫便可在东南方向的五彩云层之中看到卡瓦格博的身影,可见其巅之高,其辉之远。 连续失败的登山记录 1902年,英国登山队,首登梅里主峰卡瓦格博失败。 1987年8-9月,日本上越山岳会,因连续遭遇雪崩放弃攀登。攀登路线:明永冰川路线;攀登高度:5100m。 1988年,美国克伦奇登山队,攀登路线:明永冰川路线,攀登高度:4350m 1989年9月-11月,中日梅里雪山联合侦察队,攀登路线:雨崩方向,攀登高度:5500米 1990年11月-91年1月,中日梅里雪山联合登山队(第二次攀登),1991年1月1日-3日梅里雪山连降大雪,中方队员6人,日方队员11人在5100米营地待机。1月3日晚22时30分C3营地与大本营最后一次通话。1月4日早晨失去联络,中日17名队员失踪。 1996年10月-12月,中日梅里雪山联合登山队(第三次攀登),12月2日,日本方面预报4-6日梅里雪山有大降雪,中央气象台和云南气象台也证实了此预报,为避免再度发生91年的惨剧,队伍被迫下撤。 2010年12月-2011年1月,云南登山独行家高家虎,独自攀登梅里雪山,由于上山速度太快,不能适应高度,自己有吐黄水、肺部有气泡声、身体乏力、头痛等症状,此后就再也没有联系。 迄今为止,过去15年总共有10次攀登梅里雪山。其中:中日联合攀登有4次,日本单独攀登1次,美国队攀登过4次,中国单独攀登1次。而所有攀登行动均已失败告终。 禁止攀登 2001年,当地人大正式立法,不再允许攀登卡瓦格博神山。其实主要原因还是源于91年的山难,同时在当地藏族民众心里,梅里雪山是所有信奉藏传佛教民众的朝觐圣地,自古以来,她在藏民心中是至尊、至圣、至神的象征,她的宗教地位是至高无上的,攀登梅里雪山诸峰是对神灵的亵渎和蔑视,是不符合民族宗教政策的行为,是对民族和宗教信仰的一种伤害。于是梅里雪山正式被禁止攀登,她也成为一座至今未被人类征服的处女峰。
为什么国家明令禁止攀登云南的梅里雪峰
论高度卡瓦格博峰不能算是很高的山峰,论奇险也排不到前列,那为什么至今没有留下人们的足迹呢?人的力量是伟大的,人可以征服世界最高、最险的山峰,人的足迹可以遍布世界各地,那又怎样?世世代代生活在梅里脚下的藏族同胞给了我们最好的解释。人与自然最完美的共存、共生,和谐发展才是最自然、最美妙的大同世界。当地藏族人民业已向世界申请神圣的梅里雪山为人类禁登地。我们不禁要问:是人类去征服一块处女地重要,还是为子孙后代留下一块处女地重要呢?就像一直让我们魂牵梦绕的香格里拉。 呵呵,就是这样的,要保持一种神秘感啊!前面日本人不是死了么?既然死了,那么肯定有更多的人知道了梅里雪山。这个时候疑问来了:梅里雪山又不是最高,但是为什么没人登上去?很多人都忍不住要来看看,正好,这时候封山,效果最好,要是又突然冒出一队人登上去了,那别人就说日本人技术真差,但是现在大家都关注梅里雪山为什么没人登上去呢!!!哈哈
卡瓦格博峰处于世界闻名的“三江并流”地区,为什么国家明令禁止攀登梅里雪山
卡瓦格博峰是太子雪山主峰,藏区八大神山之首,处于世界闻名的“三江并流”地区,海拔6740米,是云南省的第一高峰,也是全世界公认为最美丽的雪山,被誉为“雪山之神”。
卡瓦格博峰如今仍是一座处女峰。早在1902年,英国登山队就曾首次挑战卡瓦格博峰。自1987-1996年,日本、美国及中日联合登山队相继向卡瓦格博峰发起挑战,均败下阵来。
1990年11月至1991年1月,17名中日联合登山队员试图登顶,结果全部罹难,成为世界登山史上的第二大惨案。17名勇士的遗骸直到1998年7月才被上山采药的当地藏民发现。据推测,是1991年1月3日晚至1月4日突发的雪崩造成的。17人长眠山上!
卡瓦格博为何如此“高不可攀”?除了坡度陡和相对高差大等因素,中科院地理所的张青松研究员从地理学的角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解释。
梅里雪山的冰川主要受印度洋气流影响,属于海洋性冰川,有运动变化快的特点。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脉中,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像一条通道,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沿峡谷可以深入到山中。印度洋的气流每年给梅里雪山带来大量降水,所以梅里雪山上的冰川虽然夏天融化得很多,冬天的降雪也足够补充。
天气变暖以后,冰川海拔较低的部位开始迅速融化,由于失去牢固的支撑,高处的冰常常大片大片地坠下来,而更高处的冰即使没崩塌,也会向下稍许移动一些。冰川不断地运动变化使冰层非常不稳定,容易发生雪崩。
卡瓦格博峰的冰川就是最典型的海洋性冰川。虽然登山者一般都会选择在冬季攀登,但卡瓦格博“好动”的冰川还给他们造成了无法克服的困难。我们不知道那些殉难者当年到底遭遇到了什么情况,但是海洋性冰川的不稳定特性无疑是卡瓦格博难以登顶的重要原因。
2000年,一个宣言被通过,卡瓦格博峰是藏传佛教的朝觐圣地,主峰卡瓦格博在藏族民间更充满宗教意味,位居藏区八大神山之首。这座因信仰和文化而被尊重的山,将永远不允许被攀登。
梅里雪山,被誉为“世界最美之山”,为什么人类至今无法企及
梅里雪山,是一座南北走向的庞大的雪山群。他的全长有150公里。受很多因素影响,梅里雪山的登峰之途中受到了重重阻碍,导致了这座最美的雪山至今无人登顶的遗憾。
第一个原因就是梅里雪山的天气反复无常,难以捉摸。由于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沿怒江峡谷和澜沧江峡谷长驱直入,加之西藏南下气流的综合影响,梅里雪山天气瞬息万变,好坏转换常在十几分钟之间,令人猝不及防,其规律难以掌握。让人们无法规定一个恰当的登山计划。第二个原因就是梅里雪山地处低纬度,积雪凝固性差。 丰富的降水带来深厚的积雪,而较高的气温又使积雪随时可能解体、崩塌。气象工作者对卡格博曾有过一日雪崩上百次的观测记录。雪崩的频繁发生给攀登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第三个原因就是梅里雪山实际攀登高度超过珠峰。 珠穆朗玛峰虽然在海拔高度上超过卡格博峰2100多米,但是大本营建在海拔5200米处,牦牛驮东西可以上到海拔6400米,距顶峰的人力运输只有海拔高2400多米的垂直距离;而卡格博从海拔3500米的大本营到峰顶的实际攀登和人力运输距离为3200米,难度更大。第四个原因就是梅里雪山的地形和地质结构复杂。 从卡格博峰顶至明永河入江口平均每间隔1公里,地势就上升近400米,从而形成一道道几近垂直的坡面。如此陡峭、险峻的高山纵谷地形举世罕见。由于山体切割剧烈,破冰冰川及冰爆区、冰裂缝鳞次栉比,因而危机四伏,险象环生。
综合上述原因,攀登梅里雪山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很多挑战者都无法克服这些恶劣的自然条件带来的困难而无法攀登到梅里雪山的顶峰。所以这座“世界最美之山”依然有无人登顶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