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外界一度对马蕴雯担忧不已。反观天津女排有冠军底蕴,共获得35个冠军。罗宾逊因为膝伤,还是无法上场,这对广东恒大是个坏消息。到中局,广东队无谓失误也多了,利普曼的吊球成功率非常高,导致比分被追平。很明显,自失是广东队最大的问题。李颖点名批评1人,哪2个人是球队逆转获胜的关键呢中国女排超级联赛第四场半决赛在天津女排的主场人民体育馆举行。黄子忠老师和马尔斯老师讲解女排,深受球迷喜爱。
坏消息!女排前国手老公被确诊,她未被传染,曾是刘翔绯闻女友
就在今天凌晨, 中国女排前国手,有着“背飞女王”之称的马蕴雯,在个人社交平台向众多球迷透露了一个坏消息, 由于马蕴雯动态直言: 确诊了!令外界一度对马蕴雯担忧不已 。
不过仔细观看了马蕴雯的vlog以后, 众多球迷才稍稍放心下来,原来并非是马蕴雯确诊了,而是马蕴雯的老公被确诊, 而和他朝夕相处的马蕴雯以及她们的孩子并未被检测出阳性, 只不过因为密切接触的缘故,这让马蕴雯和她们的孩子在进行自我隔离, 这算是令广大球迷稍稍放心下来,不得不说, 这也是一件十分神奇的事情,明明和她的丈夫每天都有接触,马蕴雯和她们的孩子未被传染确实是一种奇迹, 而与此同时,众多球迷都喊话马蕴雯, 希望早日康复,甚至希望她们能够回国 。
作为中国女排的前国手, 马蕴雯的职业生涯算是一种悲剧, 出身于 体育 世家的马蕴雯,从小就展现出了极高的 体育 天赋, 不过排球对于她来讲只不过是半路出家, 最开始的时候, 马蕴雯接触的是篮球,6岁之时就开始接受篮球训练,甚至在12岁之时已经有了不俗的实力, 不过当时马蕴雯过于瘦弱, 这让她的父母最终改变了马蕴雯的未来规划,开始令她尝试排球, 而正是这一改变, 令中国女排迎来了一代“背飞女王”,成为中国女排在昏暗时期的一大顶梁柱 。
改打排球以后, 马蕴雯就展现了极高的天赋,年仅14岁的她便成为上海女排的一员, 并在当时两度入选中国女排二队大名单, 得到了时任中国女排主帅-陈忠和的高度认可, 而2004-2005年则是马蕴雯崭露头角的关键一年,在当时那个赛季, 马蕴雯还是担任上海女排主力副攻,并在2005年得到陈忠和的征召,成为中国女排的一员, 可惜的是, 当时中国女排已开始走起了下坡路,这让马蕴雯整个国家队生涯并非获得世界冠军的荣誉 ,这算是马蕴雯的一大遗憾。
不过马蕴雯速率极快地背飞,成为了当时中国女排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让马蕴雯有了“背飞女王”的名头, 而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时, 马蕴雯被陈忠和委以重任,担任首发副攻, 可惜,当时的中国女排并未在家门口实现夺冠,仅拿到季军的成绩;而之后的伦敦奥运周期之中, 马蕴雯则是一直跻身于中国女排主力副攻之列,是当时中国女排副攻的顶梁柱, 并在2012年征战了伦敦奥运会,不过当时的中国女排都已无法称霸亚洲, 伦敦奥运会的成绩自然不甚理想,仅获得第5的名次 。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曾在马蕴雯还效力中国女排之时,曾被传为是刘翔的绯闻女友,不过在马蕴雯得知此事之后,便立马亲自辟谣,而如今早已组成家庭,过上幸福生活的马蕴雯,再度看到之前的绯闻报道,恐怕也只是会微微一笑吧 。坏消息!女排前国手老公被确诊,她未被传染,曾是刘翔绯闻女友
我是小来聊体坛,专注于分享体坛趣闻,欢迎读者踊跃评论、转发、参与赛事讨论!
袁心玥的下一站会是江苏女排吗
袁心玥加盟天津打全运会,看全运会战绩,天津夺冠就留下,不如转投江苏会名利双收,她很关键。
不会去江苏女排
我们的副攻参与快攻太少,事实上影响最大的就是袁心玥,她的个头高,在女排联赛的作用会很突出,我们的地方队二传手,让球队的打法会更多样,女排在奥运会就吃亏在核心主攻发挥不佳,袁心玥作为高水平的自由球员,在球队水平和财力都差不多的情况下,她加盟江苏除非他们全运会夺冠。
袁心玥这样做很聪明,真的没必要因为朱婷在,就早早把自己的女排联赛和天津绑定,还是通过全运会看看,相互磨合过程中也可以全面了解天津队的真实情况,在老家的竞争中让自己利益最大化。
肯定不会去江苏女排,一名运动员所追求的有两个方面,1是荣誉 2是待遇。而江苏女排都不具备,1江苏实力不足 成绩太差 63年一冠,2江苏不舍得花钱 也没钱 ,就连足球队都解散了。反观天津女排有冠军底蕴,共获得35个冠军。球队实力超群 财力雄厚。袁心玥选择天津女排是非常正确的。
她已经和天津队打全运会签约
既然人已经到了天津,现在说选择江苏就有些跳跃性太强,我们尊重袁心玥自己的选择,她现在口实自由球员市场真正的大鱼,那么待价而沽有什么不可?从现在情况看,天津队还是领先于江苏,也就是除非天津队全运会打得很差,江苏才有机会,所以全运会就是死磕,江苏赢下了全运会冠军,最终才有可能让袁心玥加盟,袁心玥还是显得很聪明。
袁心玥的个人能力毋庸置疑,拥有2米01的身高优秀的弹跳能力,在进攻和拦网上都可以给天津女排带来帮助,也就是说,袁心玥的加盟提升了天津女排网口实力。
上海女排两个3-0双杀广东恒大,最后结果如何呢
2020年中国女子排球超级联赛,三四名决赛,次回合:广东恒大VS上海光明优倍
首回合,上海队3:0完胜,因为是三场两胜制,所以,如果今天这场球再赢,上海队就提前拿到季军了。
罗宾逊因为膝伤,还是无法上场,这对广东恒大是个坏消息。
第一局,广东恒大队从5-1领先,被上海队反超到11-8,虽然广东恒大一度将比分追到18-18,但最终还是上海队24-22拿到局点,并且25-23逆转拿下首局。这局球虽然输了,但广东队打出了自己的精气神,比昨天首回合强多了,这才是双方应有的对抗。广东队今天用张楚楠,她身高不高,进攻得分也一般,但是打球的气质不错,对球队的状态也是一个刺激。广东恒大队适当控制自失就更好了。
第二局,广东恒大8-3领先,被上海队追到16-16,此后上海队一直保持领先,并且24-21拿到局点,最终25-22再赢一局,大比分2:0领先。上海队开局一传失误太多,送了不少于3个探头球,广东队的拦网也抓得不错。到中局,广东队无谓失误也多了,利普曼的吊球成功率非常高,导致比分被追平。广东恒大两局都是完美开局,可惜都坚持不到最后,后劲不足啊!不过栗垚的发挥还是不错的。
第三局,两队一直胶着到9-9,广东队通过2个拦网和1个发球直接得分,12-9领先。在15-12领先的时候,广东队换上年轻的二传孙燕,这我就很纳闷了,这局输了就没了,生死关头让年轻队员上,培养队员也不是这么培养的吧?先尽力赢下这局,下一局有得是时间让她锻炼,不是吗?果然,上海队很快将比分追到16-16。虽然广东队凭借发球和栗垚的出色发挥,一度23-20领先,但新组合配合不默契的问题终究是要付出代价的。上海队连得4分,再次24-23反超比分,并且拿到赛点,最终上海队26-24拿下最后一局,大比分3:0获胜。
这场球,广东队发球拿到4分,进攻拿到45分,拦网拿到9分,对方失误得到11分,其中栗垚和拉巴德捷耶娃各拿到18分;上海队发球只拿到2分,进攻拿到49分,拦网拿到5分,对方失误送了20分,其中,利普曼独得23分。很明显,自失是广东队最大的问题。
上海队凭借着前两场3:0的比赛,三四名决赛大比分2:0战胜广东队,获得今年排超的季军,恭喜她们。两队国内球员的基本功真的不敢恭维,一传不到位,小球串联,传球过网,问题太多太多,值得回去好好总结。
女排3:2险胜!李颖点名批评1人,哪2个人是球队逆转获胜的关键呢
中国女排超级联赛第四场半决赛在天津女排的主场人民体育馆举行。五个CCTV5节目现场直播,深受粉丝喜爱的黄子忠老师和马尔斯老师讲解。此前,由丁霞、王领衔的北京女排已经以3:0击败了上海女排,在这半场等待着胜者。天津女排也以2: 1的大比分领先,拿到赛点。江苏女排虽然前两局0: 2落后,但第三局3: 0扳回。可以说比赛很有意思。黄子忠老师和马尔斯老师讲解女排,深受球迷喜爱。天津逆转3: 2
当江苏女排在第三局2: 0 (25: 22,25: 21)领先,9: 2领先时,观众以为这半区要进行一场决定性的比赛。然而天津队突然醒悟,连续扳回两场,双方回到了同一起跑线。决胜局,天津一路领先,15: 6获胜,三盘逆转江苏女排。天津的观众沸腾了,江苏女排略带伤感的离开了。这场比赛有很多有趣的地方,因为笔者长期关注NBA稿件,长期不关注中国女排,发现有三个人瘦了,一个是教练,一个是球星!教练由江苏女排主教练蔡斌担任。他的体形变瘦了,胖乎乎的圆脸变成了棱角分明的脸。我分析这是故意瘦身,为了好看。
蒙特勒瑞士女排经典赛第三天,中国女排在安家杰的带领下,以1-3不敌甲组新科西联赛亚军土耳其,提前无缘半决赛,这是近三次最差的一次。央视主持人黄子忠指出土尔其前三局失误被罚24分(第四局31分),而解说员马尔斯则批评双杀主攻刘晓彤和段芳一传表现不佳,同时进攻缺乏朱婷那样的最后决断能力。执行教练安家杰主动调整A组首发阵容,改为主攻10号刘小彤(队长)接替刘,与20号段搭档。在其他位置上,他利用辅助进攻4号杨涵予和25号胡明远,
接应6号龚翔宇和15号自由人李琳和13号二传阎林宇。第一局19-23的时候,自由人26号孟顶替节巩固一传,但连丢2分,丢第一,第二。这两位明星是张长宁和李莹莹,之前已经发现张长宁瘦了,就不赘述了。在世界锦标赛期间,李莹莹并不那么瘦。从这场比赛来看,他身上的脂肪变得不那么明显,肌肉线条变得更加明显,甚至脸上的婴儿肥也消失了,面值更高,大概36分。他是天津真正的头号球星,甚至是中国女排除朱婷之外的又一大明星。所以,不要借口“婴儿肥”。如果你想减肥,婴儿肥也可以通过健身和节食来消除。不信你试试。
江苏女排亚军不如上海最佳阵容剩独苗,这样到底冤不冤
江苏女排能获得亚军,主要是靠排协单外援政策的额外支持。论实力,江苏女排真的是不如全主力出战的上海女排。而龚翔宇能够入选最佳阵容,则是由于排协“不够职业”所造成的一个错误。论实力,瓦尔加斯才是当之无愧的最佳接应。所以说,江苏女排不仅不冤,而且是万分幸运,没事儿偷着乐去吧! 江苏女排亚军,最佳阵容只剩下龚翔宇一根独苗,作为江苏球迷我觉得不冤。上海的仲慧能进入最佳阵容,除了她有一定的表现之外,更多的是排协对上海的一种补偿。开赛前,为了保证某多多能没有风险拿下冠军,禁止场上双外援。托某多多队的福,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客观上让江苏少年队捡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漏,某协恐怕也知道自己做的过分了吧,小小的补偿一下。 这种文字出来有人信吗?哈哈哈!有外援参加是给中国球员提供锻炼机会,但作为真正的中国球迷在冠军与季军的争夺战中内心还是期望江苏辽宁获胜的,而实际情况说明中国女排的复兴还有一段路要走。只有中国排协及排球城的一些实权人物才会感到自己的计划成功了,才会导致现在一些极端球迷自认为已立于世界之林了狂枉之极!!! 你不替江苏吹嘘你浑身难受啊!最佳阵容的接应是瓦尔加斯,龚翔宇跟瓦尔加斯比差的不是一点半点了,难道你眼神这么差吗?这都看不出来。中国排球联赛职业化还任重道远,很多事情排协左右太多,比如今年的单外援政策,我都觉得是个笑话。本来上海女排两名重量级的外援加入,能够增加比赛的对抗性,谁知不能一起上场,真的很遗憾。还有最佳阵容很多也是鼓励性质的,不必太看重。 江苏女排靠的是整体,论谁发挥的非常好,好像也没有。都是根据比赛时的状态,谁的状态好就是谁上,被球迷看好的吴梦洁也是时好时坏,被换上换下的。所以论最佳的话,没有特别突出的表现,或者各项技术排名没有排上号的话,也很难给出。 希望中国女排还是要往高水平职业联赛发展啊,怎么感觉反而倒退了呢。公道自在人心!上海队即使1名外援上场,也是比江苏队多了外援,何况上海队还多了高意和欧阳茜茜两名内援。最佳自由人在上海队内一传到位率也只排第三,倪非凡接了所有队员最多的一传,压力可想而知,而王唯漪因为有外援和仲慧协助,一传压力要小很多,能够依靠老队员的经验排名靠前一些。蔡斌能带领少了整个副攻线主力和张常宁的江苏队带到亚军,获得最佳教练似乎更合理。 这次联赛亚军不如天津是实实在在的!说不如上海有点牵强。上海与江苏打了4场球,全力以赴,全队动员,还是输了,两个外援轮番上场,好容易其中一场3:2赢!上海其他与江苏对阵的场次输得不怨!因为上海队没有天津队的高度,硬度,也没上海队的速度,更没有王宝泉高强度训练出来的坚韧度。江苏一班人适应了上海这种高度、硬度、速度、韧度!心里放开了,没有压力,动作就规范了,四场球打得不差,但也让人发现上海队年青队员不弱,不畏强手,敢打敢拼,假以时日,江苏队就没有可能保持这届战上海的战绩了!上海两翼不软,防守强于江苏!这届只是稍微差了一点运气!差了一点火候!但是,江苏对天津就不同,首先有畏战心理,有满足心理,有交差心理,加上技术不过硬,速度不如人,防守尤其是拦网太差,经常交白卷(局比表统计),龚再长期患"软柿子″病,又不求上进,能闯进决赛,算她运气,没碰到强对手!碰到象天津瓦尔加斯强发球,碰到袁心玥高拦和快攻,她能一局1分不得!她也不脸红,也不着急?因为当前王音迪等新手刚露头,还同她有差距,她就可以故步自封,时而来精神,时来玩低迷……江苏倪非凡也同龚一个毛病,好话听多了,对自己要求不严,有些明明可以救的球,应该接好的一传球,她都不好好救、好好接,与没事人一样?往往要与上海队王大姐差一截了!这就是江苏队与上海队作风上的差距,与天津队更没法比。江苏队队员不能宠!蔡导与王宝泉教练差一些狠劲!差一点荣誉感!上海王导与蔡比差一点经验…… 对江苏那个亚军只能说呵呵。 有人开心就好。
上海女排陈厚羽爸爸是谁
上海女排陈厚羽爸爸是陈中河,原上海市浦东新区体育局科长,是陈厚羽生涯规划的导师和坚强后盾
全锦赛,天津女排为什么会输给小组赛的手下败将上海女排
全锦赛小组赛的目标是出线,半决赛的目标是淘汰对手,晋级决赛。目标要求和目的不一样,战术战法就会不一样,所取得的战(结)果就大不一样。知晓了这个道理,我们再来看战果。 题问:天津女排为什么会输给小组赛的手下败将上海女排。 首先,我们看小组赛津沪两队的战果。上海女排1:3不敌天津女排,比分是22:25,25:27,35:33,21:25。四局上海女排共输7分。 此战是两队首次遭遇,结果显示应是:实力相当,水平伯仲,天津女排没有绝对的实力取胜上海女排。之所以天津女排能胜出,可以说是险胜,是把握关键局、关键球的能力上稍强,过程中上海女排也有胜机,关键是关键局、 关键分的把握上看欠缺,有自失。 并不能证明上海女排的实力水平是"手下败将"的实力水平。 其次,再看津沪两队半决赛中的战果。上海女排回敬了天津女排一个3:1,比分是:25:22,25:19,29:31,25:23。四局上海女排赢了9分,此战双方真刀真枪,毫无保留,全力以赴,没有退路,一战定生死,是实打实的淘汰战。结果上海无论从过程上还是从结局上,都是完胜,而且一直掌控主动权,没有给天津女排以机会。说明两队此战中硬实力及技战术水平有差距。 再次,就津沪两队纸面和实打的水平而言,上海女排高于天津女排。一,稳定性、成熟度与技战术的运用效果上海女排强并好于天津女排,天津女排波动起伏大; 二,上海女排副攻和接应的硬实力,要强于天津女排;三是,一攻和防反的节奏和成功率也高于天津女排;四,上海女排整体的阵容比较整齐,能打球的人多,板凳深度也比天津女排厚实。 因此,上海女排根本就不存在是天津女排"手下败将"的问题,天津女排被上海女排淘汰, 是整体实力不济,阵容结构有短板的问题,而这一问题恰恰被上海女排有针对性的抓住并成功的予以限制和抑制住了,这样天津女排输球就成了必然,也就是说天津女排以此阵容还不具有打入全锦赛决赛的实力水平。看看天津队出场的阵容,就知道输球情理之中,上海队是神精刀,打好一二场球,完全意料之中。对这种一场淘汰赛,上海队把握的很好,这是上海队的底蕴还在。从打福建队就看出,上海队在拼命了。天津队与上海队大家都不上主力,谁输谁赢真的难说。所以小组赛胜了没必要欢呼雀跃。半决赛输了也不必哀声叹气。全锦赛走过场的比赛,各队都不太重视,多名主力缺席。真正好看的是排超。期待吧。 咱在技战术方面是绝对外行,只看精神状态。 看了前两局,感觉天津队员的脚下太沉重,不够活跃,气势不足,没有激情似的。 该喊就喊,该跑起来庆祝得分就跑动一下嘛。别觉得自己得分是理所当然,每得一分那都是拼搏的结果啊。 心态?哦,不愿意给小姑娘们这样上纲上线。但总觉得在场上有点拘谨。 上海在这场半决赛做好准备。打出水平,打出变化。首先上海发球主要发天津女排前区而且是低平球。造成天津女排接一传不适应。限制了杨艺的发挥,李亚楠也没有起到作用。其次孟豆表现不佳曹阳没有调整。第三刘美君和陈博雅精神状态不好球打得很吃力。还有一些细节就不一一赘叙了。希望天津女排好好总结一下。别赢球骄傲自大。输球又输人灰心丧气。 天津女排输上海就是教练的问题,他不知道也不会调动队员的积极性,不会安排队员的出场任选,不会让队员在一天一场的比赛中得到休息,致使最后比赛球员精神身体都疲惫。人有千差万别,教练也是有能力高下之分,天津的草教练就是低下之人!该下课了! 赛场的输赢是在正常不过了,天津队这次就是本着发现和锻炼好苗子和新队员的目地去的,只有通过这样的大赛才能够更好地发现和锻炼年轻的队员,不是只看输赢,最重要的是及早发现问题和锻炼队伍。达到了这个目地比什么都重要。 天津女排士气总是提不起来,不管赢球还是输球看上去像受气包一样,脸上没有什么表情 ,可能小队员压力大的原因。看看江苏女排就不一样,不管人家是装出来的还是真的,输赢都是大声叫唤,然后跑圈圈 。今天天津要小心了!和江苏女排一定是硬仗,如果还是前面的状态,输球是肯定的! 这几位小将和上海队的几位球员比较起来实力上、经验上都没有可比性,输球在意料之中。 天津队只有一个保障性接应杨艺参加了联赛并且也属于经常性的边缘球员,孟子旋更是半个自由人,李亚楠因伤久疏战阵,其他人基本上出场机会不多。 反之,上海这边几名主力球员都是参加过联赛的,甚至不乏绝对球队主力。实力还是高出对手一大截的! 天津女排着眼发现新队员,所以赢当然高兴,输球也能接受。所谓胜固可喜,败亦欣然。 你这个标题本身就是有问题,如果按你的逻辑,那么就是“天地好轮回,败将轮流做”,天下没有长胜将军。 天津女排大都是年轻后备队员,主力和外援都没来,就是锻炼年青人来的,不太在乎输赢!所以达到练兵目地就行了,不必着急较真!
上海女排曾经有个漂亮的姑娘 叫张诚珏 2002年参加日本队的集训
2002年在泰国举行的亚洲女王杯 里面有队员名单。重组后的上海女排,除主攻手张静(大)和何晴参加过去年九运会之外,其余均为年轻 的新队员。她们包括:二传杨王利君、王蕾、薛顺,主攻陈玮娜、张静小,副攻王慧萍、杨名、徐樱珠、张磊,接应二传张诚珏、马晓颖,自由人孙莉丽。全队14名队员的平均年龄不满20岁,最小的马晓颖只有15岁。这将是上海女排历史上最年轻的一届队伍。9号 张诚珏出生日期 1985.12.17体重(Kg) 70身高(m) 1.85扣球(m) 3.05拦网(m) 2.96位置:主攻
周鹿敏,是隐藏在前女排“五连冠”成员中的大神吗
在周鹿敏的问题上,我发现很多人根本不懂排球。有人说周鹿敏是1981年“躺冠”,这固然是因为她在那届比赛中没有上场,但这并不能证明周的水平差。其实看过她比赛的人,尤其是看过她在上海队比赛的人,都知道她的实力,那可以用“威风八面”来形容,远不是后来的诸韵颖可比。我之所以说很多人(包括一些所谓“优质 体育 作者”)根本不懂排球,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二传手有两种,以这两种之间的本质区别。一种是打五一配备的,即二传手专职传球,基本不参与进攻,只是通过拦网和偶尔打二次球得分,这是目前世界排坛的主流。另一种是打四二配备的,二传手转到前排时经常当接应使,自己也重扣,同理,另一个“接应二传”也是如此,这就是“接应二传”这一称呼的来历。四二配备的好处是总能保持前排三点攻,缺点是由于传球的质量不如五一配备,所以更依赖攻手的硬实力。世界排坛的劲旅当中,只有古巴队一直在坚持使用四二配备,这也是根据人家的攻手实力超强这一现实而采用的策略。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世界排坛还不是五一配备的一统天下,四二配备仍有一定的地位。1981年那支中国女排,实际上是既能打五一配备,也能打四二配备的。袁伟民指导可以根据对手的不同和场上形势的变化而灵活地调整战术,多出来好几种选项。当时队中的周鹿敏和张洁云(男排明星汪嘉伟的前女友)都是这种既能当二传也能打接应的选手。张洁云因为相对侧重“接应”,加上主力接应陈招娣的伤病比较严重,而获得过几次上场机会,但周鹿敏则因为全队始终没有使用四二配备打法而未获上场机会。一年之后打世锦赛,袁伟民手里又有了两张新星好牌,一个是极有灵气的二传手杨锡兰,另一个就是攻击能力超强的接应郑美珠。郑的身材不高但臂展超长,弹跳也好,174厘米的她扣球高度竟与当时队内第一高度郎平相等(袁伟民曾经说郑美珠是他所带过的队员当中身体条件最好的一个)。杨、郑两人的崛起,促使中国女排彻底放弃了四二配备的打法,专打五一配备,于是周鹿敏和张洁云这两位“二传+接应”模式的老将,从此便淡出了排坛。这便是事情的全部真相。 呵呵。 大运会后那届女排集训队来南京集训过,拜我当年在南外的老师(不久前刚刚病逝的排球裁判陶代勇先生)给的方便当时还上小学的我们曾有探班机会,可惜那时候不讲究什么追星。 那时候排球还是老规则,五局三胜15分交换发球权,时间经常打很长但对抗强度不大(因为丢了发球权不会直接丢分),主二传大概率打满全场,替补二传基本上就是个类似足球替补门将的备份,打完一整个赛会制,替补二传一分钟没上都不是没可能。 比中国女排第一次世界杯夺冠——第三届世界杯仅晚几天开幕的男排第四届世界杯上,中国队带了三位二传,即上海的沈富麟,四川的胡进和江苏的邸安和,这三位打球时间都很长,而且当时公认水平、经验差距不大(沈灵气更好一些),邸安和是我们江苏队的,常年看他的球,心中有数,比沈略差而已,但那届在沈有几场明显发挥起伏(但最后还是拿了当届最佳二传)的情况下,胡只上了几分钟,邸一秒钟上场机会都没有,没办法,在旧赛制下稳定性才是最重要的,而偶尔失误并不直接导致丢分,与其冒换二传的风险,不如让主力二传磨几个发球权适应适应。 比较而言消耗更小的女排,主二传就更不怎么换,中国女排前面的五连冠,替补二传的名字都很少有人知道,比如长期给杨锡兰当替补二传的苏慧娟,很多人估计都忘了吧?因为几乎就没上过场,而周鹿敏在第三届世界杯上同样没上过一分钟,是当时全队12人中唯一始终未曾上场的(另外几个上场较少的,江苏队的老队长张洁云,运动生命非常长久的四川队朱玲,以及因为打法牺牲的杨希),作为当时上海队的队长,至少我看到的实力,她并没有太多过人之处,在上海打的五届全运会,她是主场队长,也没打出多少了不起的球来,考虑到那届孙晋芳的实力和状态,她想上场实在太难,大神云云,就算了吧。 就我的记忆,周在赛前甚至连替补二传都不是第一人选,当时公认仅次于孙晋芳的国内主二传,是浙江队的朱晓茹,我看训练时一直是她,且袁伟民的传记中也谈过重点练她,那届没带,据说一个是朱相对年轻(是晚孙一辈的球员,周鹿敏和孙是同一代人),二是因为她和孙都是左撇子,队上怕两个二传都是左撇子不保险,世界杯后就又用朱替换了周。至于为什么后来朱还是没打出,替补乃至下一代主二传,被更年轻一辈的杨锡兰顶替(当时圈内行家大多认为杨锡兰灵气不如朱,但基本功扎实,更能吃苦),说法就多了,我不太有把握。周鹿敏是优秀二传,当时上海队的主力,但离“大神”差得太远,那届中国队乃至整个女排世界杯,二传“大神”就只有一个孙晋芳,没有之一,当时还一堆打四二的队呢。原本作为孙晋芳接班人培养的是朱晓茹(不知为啥当时写成朱小茹,我那时收集过她本人签名,是朱晓茹,现在也都改正过来了),但因为战术安排首冠就没让去日本而是带上了后来一场没上的周鹿敏,赛后朱就回到国家队而周退出,后来的事就说不清了,总之朱五届全运会后年纪轻轻嫁人,然后双双移居了日本。朱晓茹的儿子李博生在日本,因此是日本籍,据说加入了日本男排,排球改规则后我看得少了,不知是哪个级别的“日本男排”。就我耳闻目睹,周是个优秀的二传,但没优秀到足以替代当时如日中天的孙晋芳,在队内就是个孙万一出问题的备胎,连一秒钟上场时间都没捞到,主要是因为位置太特殊,孙太稳定,和当时7场单循环的赛制太紧张所致。那届女排人才济济,“大神”还是有几个的,比如当时腿上打钢钉,已经27岁“高龄”(那个年代的标准)的曹慧英(当时她的位置主力是陈招娣,曹被认为已经不行),和上场不多、但一上去就能拦死几个的朱玲,周没上一分钟场谈何大神——何况在五届全运会她代表上海队场场打满,她也就那么回事。 在2019年结束的女排世界杯中,中国女排夺得冠军,再一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如今的中国女排,训练有素、发挥稳定,是中国 体育 界的一颗金字招牌,俨然成为中国的一张闪亮的名片,是国人的骄傲。而中国女排发展到今天的成绩,离不开老一辈女排人的努力,离不开上世纪女排运动员努力创造的成绩,传承下来的精神。上一辈中国女排,创下“五连冠”的优秀战绩,在那个时期,中国女排不仅有郎平,还有周鹿敏,前中国女排队国家队队员,时任二传手。她给球迷的印象非常深刻,变化多样,组织战术灵活,常常打得出其不意,令对手始料不及。这些战术的灵活使用,离不开她训练场上的努力。 16岁时周鹿敏开始了高强度的训练生活,狂练单项,这样的高强度训练,一天下来就能把人累得精疲力竭,让人连吃饭的力气都没有,而周鹿敏这么一练就是四年。训练强度大,必然带来身体上的病痛,而她毫不退缩。 努力必定会带来收获,1979年,凭借全运会的精彩表现,她入选国家队,1981年,任主力二传的她在世界杯中和队友一起打出了冠军,这个冠军,令全中国人都沸腾了……这次比赛后,中国女排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前所未有的高涨,她们成为了全民关注的焦点,这些荣誉与关注都是付出了极大努力的她们应该享受的。在那之后,周鹿敏回归了上海女排,随后1984年,她退役了。 周鹿敏的人生与排球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年轻时训练排球,比赛得奖为国争光,退役后她先是在上海女排执教,退休后推广全民健身,她从未离开过排球的世界。我们能从老一辈女排人身上学到的东西,太多太多。在那个朴素、物质资料不充足的年代,不去计较金钱,不为名不为利,拼搏努力,为国争光,正是这样的女排精神激励着中国女排砥砺前行。 不能说替补队员是躺着拿冠军,训练场上没有替补,一样的努力,一样的流汗,只是比赛场上有先后,有主力和替补之分,没有替补队员,训练都训练不起来,为什么要那么多陪打教练员。 她的确是很有实力的!是袁伟民教练的爰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