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体育百科

美国生物化学家凯利穆利斯(凯利·穆利斯的介绍)

时间:2025-01-09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体育百科 文档下载

透过这项技术,可在短时间内大量扩增目的基因,而不必依赖大肠杆菌或酵母菌等生物体。在实验中发现,DNA在高温时也可以发生变性解链,当温度降低后又可以复性成为双链。也正是在一家名为Cetus的生物技术公司,他发明了PCR技术。由于技术限制,我们从生物体内分离出的DNA是非常少的。他曾在自传中否认HIV会导致艾滋病,并公开表示他对占星术的信念。但不可否认,穆利斯改变了分子生物学,也改变了这个世界。

凯利·穆利斯的介绍

凯利·穆利斯(Kary Banks Mullis),美国著名生物化学家1,1972年博士毕业于美国著名高等学府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1。1993年因发明聚合酶链锁反应(PCR)1,与迈克尔·史密斯(Michael Smith)2分享诺贝尔化学奖3。

生化PCR名词解释

聚合酶链式反应(英文: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缩写:PCR,又称多聚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利用DNA双链复制的原理,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透过这项技术,可在短时间内大量扩增目的基因,而不必依赖大肠杆菌或酵母菌等生物体。

凯利·穆利斯(Kary Mullis)于1983年开发,当时他是Cetus公司的雇员,也是1993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它是一种简单,廉价和可靠的方法复制DNA片段,这个概念适用于现代生物学和相关科学的许多领域。 

PCR可能是分子生物学中使用最广泛的技术。这种技术被用于生物医学研究,犯罪取证和分子考古学。

微生物复制是一个费时耗力的流程,首先要将DNA经限制酶剪裁,再利用连接酶(Ligase)加到运载体(Vector)中,之后利用瞬间电击(Electroporation)或是热休克(Heat Shock)的方式,送到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competent cell)中;

将此菌于培养皿大量繁殖培养,再经过繁复的分离、纯化过程,时间通常需要近一周,才能大量复制片段。

所以仅需一小时的PCR能节省大量时间和繁复的操作,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在医学和生物学的实验室,例如用于判断检体中是否会表现某遗传疾病的图谱、传染病的诊断、基因复制,以及亲子鉴定。

扩展资料:

PCR原理

DNA的半保留复制是生物进化和传代的重要途径。双链DNA在多种酶的作用下可以变性解旋成单链,在DNA聚合酶的参与下,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复制成同样的两分子拷贝。在实验中发现,DNA在高温时也可以发生变性解链,当温度降低后又可以复性成为双链。

因此,通过温度变化控制DNA的变性和复性,加入设计引物,DNA聚合酶、dNTP就可以完成特定基因的体外复制。

但是,DNA聚合酶在高温时会失活,因此,每次循环都得加入新的DNA聚合酶,不仅操作烦琐,而且价格昂贵,制约了PCR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耐热DNA聚合酶-Taq酶的发现对于PCR的应用有里程碑的意义,该酶可以耐受90℃以上的高温而不失活,不需要每个循环加酶,使PCR技术变得非常简捷、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成本,PCR技术得以大量应用,并逐步应用于临床。

PCR技术的基本原理类似于DNA的天然复制过程,其特异性依赖于与靶序列两端互补的寡核苷酸引物。PCR由变性-退火-延伸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

1、 模板DNA的变性:模板DNA经加热至93℃左右一定时间后,使模板DNA双链或经PCR扩增形成的双链DNA解离,使之成为单链,以便它与引物结合,为下轮反应作准备;

2、 模板DNA与引物的退火(复性):模板DNA经加热变性成单链后,温度降至55℃左右,引物与模板DNA单链的互补序列配对结合;

3、 引物的延伸:DNA模板-引物结合物在72℃、DNA聚合酶(如Taq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dNTP为反应原料,靶序列为模板,按碱基互补配对与半保留复制原理,合成一条新的与模板DNA链互补的半保留复制链;

重复循环变性-退火-延伸三过程就可获得更多的“半保留复制链”,而且这种新链又可成为下次循环的模板。每完成一个循环需2~4分钟,2~3小时就能将待扩目的基因扩增放大几百万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聚合酶链式反应

为什么说“PCR”之父凯利·穆利斯彻底的改变了现代生物学

穆利斯诞生于一个普通的家庭,双亲从事的都是农业

工作。他的童年正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黄金时代,因此年幼的穆利斯从小就对火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高中阶段,他就能合成少量用于火箭推进的固体燃料。顺理成章地,他在大学里选择了化学专业。在他做过博士后,最终前往生物技术公司任职。也正是在一家名为Cetus的生物技术公司,他发明了PCR技术。

PCR技术简单来讲,它能够在一个小小的试管中,将DNA片段轻易地复制上几百万倍!这一技术极其简单,所需的不过是一些搭建DNA的材料,一些酶,以及一些温度的变化而已。但它的作用却是巨大的。由于技术限制,我们从生物体内分离出的DNA是非常少的。PCR技术允许我们对这些极少的DNA进行复制,用于后续的研究。也正是因为PCR,我们才能研究患者有没有出现特定的病毒感染,或是了解疾病中出现的基因突变。

毫不夸张的说,它彻底变革了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以及遗传学等领域。在PCR技术诞生的10年后,穆利斯由于发明这一方法,摘得了1993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桂冠。

成名之后,穆利斯的人生不乏争议。他曾在自传中否认HIV会导致艾滋病,并公开表示他对占星术的信念。《纽约时报》曾列举了一些在自身领域取得巨大成就后,在其他领域屡出怪异之辞的科学家,穆利斯也是其中之一。但不可否认,穆利斯改变了分子生物学,也改变了这个世界。向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科学家,我们致以崇高敬意。

核酸发明者现在还活着吗

不在人世了!核酸在1869年已被德国生物化学家赛尔发明的。由于它的功能无人知晓而沉睡了70余年。1868年,瑞士青年化学家米歇尔在研究细胞核的组成成分时,从附近外科诊所的废物箱中捡来满是脓液的绷带,而后用硫酸钠稀溶液冲洗绷带,使细胞保持完好并与脓液中的其他成分分开,得到了很多白血球细胞。然后,他用酸溶解了包围在白血球外面的大部分物质而得到了细胞核,再用稀碱处理细胞核,又得到一种含磷量很高的物质,这种物质引起了他的兴趣,因为这种物质从未有过报道,为此他把位于细胞核中由磷酸产生的酸性基因,一种大分子组成的物质称为“核素”。

穆利斯生平简介是怎样的

姓名:凯利·穆利斯(KerryMullis);

出生年代:1944年;

职称:美国生物化学家;

国家:美国;

个人情况:1944年生于美国。乔治亚理工科大学毕业后,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力分校获得博士学位。1979年任塞托斯公司的研究员。自1988年以来,他以核酸化学方面的私人顾问身份向各类机构提供咨询服务,同时又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出任副经理及会长。1993年因开发了聚合酶链式反应法(简易DNA扩增法)获诺贝尔化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