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他进一步推断,宇宙正在逐渐膨胀,宇宙间的各星系彼此间的距离越来越远。热大爆炸宇宙学模型认为,宇宙最初开始于高温高密的原始物质,温度超过几十亿度。1964年美国无线电工程师阿诺·彭齐亚斯和罗伯特·威尔逊偶然中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证实了他们的预言。指出宇宙起源于原始的热核爆炸。宇宙爆炸之后的不断膨胀,导致温度和密度很快下降。随着温度降低、冷却,逐步形成原子、原子核、分子,并复合成为通常的气体。
美国物理学家谁提出了大爆炸宇宙模型
大爆炸宇宙论是现代宇宙学中具有影响的一种学说,那么美国物理学家谁提出了大爆炸宇宙模型呢? 1、 20世纪40年代。美籍俄国天体物理学家伽莫夫,第一次将广义相对论融入到宇宙理论中,提出了热大爆炸宇宙学。 2、 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在一次研究中偶然发现,银河外星系中的绝大多数星系都在逐渐远离地球所在的银河系。由此他进一步推断,宇宙正在逐渐膨胀,宇宙间的各星系彼此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1932年,比利时天文学家勒梅特首次提出了现代宇宙大爆炸理论:整个宇宙最初聚集在一个“原始原子”中,后来发生了大爆炸,碎片向四面八方散开,形成了现在的宇宙。 3、 20世纪40年代。美籍俄国天体物理学家伽莫夫,第一次将广义相对论融入到宇宙理论中,提出了热大爆炸宇宙学的模型。20世纪60年代,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发现了宇宙背景辐射,后来他们证实宇宙背景辐射是宇宙大爆炸留下的遗迹,从而为宇宙大爆炸理论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以上的就是关于美国物理学家谁提出了大爆炸宇宙模型的内容介绍了。
乔治·伽莫夫的人物生平
乔治·伽莫夫(George Gamow,1904-1968)是俄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生于敖德萨一个世代军官家庭,三个叔叔分别战死于日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外祖父是当地的大主教,有科学家的传统。他母亲在他7岁的时候就教他读凡尔纳的小说,但母亲在他9岁的时候就病逝了。1914-1920年在敖德萨师范学校学习。1924年,还在20岁的时候,因在红十月炮兵学校教物理,因此有红军炮兵上校的军衔。后来在麦卡锡时代这个军衔还困扰了他一段时间 。1926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192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28-1932年先后在丹麦的哥本哈根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师从著名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和卢瑟福从事研究工作。1931年回到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1933年在巴黎居里研究所从事研究。1934年移居美国,任密执安大学讲师,同年秋被聘为华盛顿大学教授,1954年任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1956年改任科罗多大学教授。是丹麦皇家科学院院士,美国物理学会、美国天文学会、美国哲学会、国际天文联合会会员。伽莫夫主要研究核物理学,早年提出原子核的核流体假设,对建立现代核裂变和核聚变理论起了一定影响。1928年,提出用质子代替α粒子轰击原子核,对核物理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把核物理学用于解决恒星演化问题,1939年提出超新星的中微子理论,1942年提出红巨星的壳模型。1940年代,伽莫夫与他的两个学生——拉尔夫·阿尔菲和罗伯特·赫尔曼一道,将相对论引入宇宙学,提出了热大爆炸宇宙学模型。热大爆炸宇宙学模型认为,宇宙最初开始于高温高密的原始物质,温度超过几十亿度。随着宇宙膨胀,温度逐渐下降,形成了现在的星系等天体。他们还预言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存在。1964年美国无线电工程师阿诺·彭齐亚斯和罗伯特·威尔逊偶然中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证实了他们的预言。1948年提出新的化学元素起源理论,认为各种元素是在中子连续俘获过程产生的。还提出蛋白质遗传密码的设想:DNA双螺旋结构中由氢键生成而形成空穴的4个角为4个碱基,4个碱基的不同排列组合就构成遗传密码。他还是一位杰出的科普作家,在他一生正式出版的25部著作中,就有18部是科普作品。他的许多科普作品风靡全球,重要的有:《宇宙间原子能与人类生活》(1946)、《宇宙的产生》(1952)、《物理学基础与新领域》(1960)、《物理学发展过程》(1961)等。《物理世界奇遇记》更是他的代表作。由于他在普及科学知识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1956年,他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卡林伽科普奖 。
2. 加莫夫、夫琅和费用、基尔霍夫、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哈勃在天文学上有何创
乔治伽莫夫出生于俄国,美国物理学家、宇宙学家。在列宁格勒大学毕业后,曾前往欧洲数所大学任教。1934年移居美国。在宇宙论中,1948年后与勒梅特一起最早提出天体物理学的大爆炸理论。指出宇宙起源于原始的热核爆炸。
大爆炸理论的提出者是霍金还是伽莫夫
不是,是勒梅特提出的. 1929年,天文学家哈勃公布了一个震惊科学界的发现.这个发现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这样的结论:所有的河外星系都在离我们远去.即宇宙在高速地膨胀着.这一发现促使一些天文学家想到:既然宇宙在膨胀,那么就可能有一个膨胀的起点.天文学家勒梅特认为,现在的宇宙是由一个“原始原子”爆炸而成的.这是大爆炸说的前身.俄裔美国天文学家伽莫夫接受并发展了勒梅特的思想,于1948年正式提出了宇宙起源的大爆炸学说. 伽莫夫认为,宇宙最初是一个温度极高、密度极大的由最基本粒子组成的“原始火球”.根据现代物理学,这个火球必定迅速膨胀,它的演化过程好像一次巨大的爆发.由于迅速膨胀,宇宙密度和温度不断降低,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化学元素(原子核),然后形成由原子、分子构成的气体物质.气体物质又逐渐凝聚成星云,最后从星云中逐渐产生各种天体,成为现在的宇宙. 这种学说一般人听起来非常离奇,不可思议.在科学界,也由于这个学说缺乏有力的观测证据,因而在它刚刚问世时,并未予以普遍的响应. 到了1965年,宇宙背景辐射的发现使大爆炸说重见天日.原来,大爆炸说曾预言宇宙中还应该到处存在着“原始火球”的“余热”,这种余热应表现为一种四面八方都有的背景辐射 .特别令人惊奇的是 ,伽莫夫预言的“余热”温度竟恰好与宇宙背景辐射的温度相当.另一方面,由于有关的天文学基本数据已被改进,因此根据这个数据推算出来的宇宙膨胀年龄,已从原来的50亿年增到100—200亿年,这个年龄与天体演化研究中所发现的最老的天体年龄是吻合的.由于大爆炸说比其他宇宙学说能够更多、更好地解释宇宙观测事实,因此愈来愈显示出它的生命力. 现在,大多数天文学家都接受了大爆炸说的基本思想,不少过去不能解释的问题正在逐步解决,它是最有影响、最有希望的一种宇宙学说.
大爆炸理论”是美国天文学家伽莫夫于哪一年提出的
1946年美国物理学家伽莫夫正式提出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由大约14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上世纪末,对Ia超新星的观测显示,宇宙正在加速膨胀,因为宇宙可能大部分由暗能量组成。
乔治·伽莫夫(1904一1968),出生于俄国,美国核物理学家、宇宙学家。在列宁格勒大学毕业后,曾前往欧洲数所大学任教。1934年移居美国,以倡导宇宙起源于“大爆炸”的理论闻名。
扩展资料
爆炸之初,物质只能以中子、质子、电子、光子和中微子等基本粒子形态存在。宇宙爆炸之后的不断膨胀,导致温度和密度很快下降。
随着温度降低、冷却,逐步形成原子、原子核、分子,并复合成为通常的气体。气体逐渐凝聚成星云,星云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和星系,最终形成我们如今所看到的宇宙。
“宇宙并非永恒存在,而是从虚无创生”的思想在西方文化中可以说是根深蒂固。虽然希腊哲学家曾经考虑过永恒宇宙的可能性,但是,所有西方主要的宗教一直坚持认为宇宙是上帝在过去某个特定时刻创造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爆炸理论
伽莫夫生平有哪些事迹
著名的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乔治·伽莫夫1904年出生在俄国历史名城敖德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祖父戎马一生,官至俄国基什尼奥军区司令员,外祖父是当地声名显赫的大主教,他的父母则是当地私立中学的教师,分别教授俄语、俄罗斯文学和历史、地理。毫无疑问,是这种独特的家史和浓郁的文化氛围铸就了伽莫夫后来大度沉稳而不失热情的性格。
还在伽莫夫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在文学诗歌方面的罕见天赋。像《奥涅金》这样的长诗,只要读上几遍,他就能牢记不忘。孩提时代的他,对物理学也渐渐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5岁,梦想着能漫游月球;7岁,能用一个普通的小铃铛和电池做一个像模像样的电铃;10岁,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蔓延至敖德萨,别的大人孩子纷纷躲进地下室时,他还能悠然自得地坐在阳台上读着作为物理学基本读物的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
1928年,伽莫夫在苏联列宁格勒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后,到丹麦的哥本哈根大学师从著名物理学家玻尔,在量子力学的创始人玻尔的理论物理研究所工作。后又到英国剑桥大学师从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从事研究工作。
1931年伽莫夫回到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当时,自命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李森科学派正称霸苏联科学界,物理学界受到巨大的冲击,凡是支持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海森伯的测不准原理的人,一律被视为异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伽莫夫知道在祖国已无发展前途,而且随时有生命危险。1933年,他来到巴黎在居里研究所从事研究,并在居里夫人等科学家的帮助下,借一次物理学国际会议之机离开苏联,于1934年移居美国,任密歇根大学讲师,同年秋被聘为华盛顿大学教授,1954年任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1956年改任科罗拉多大学教授。
伽莫夫是一位兴趣很广的天才。他最早研究的领域是在基本粒子与核物理方面,曾提出原子核的液滴模型,后又与物理学家贝特、特勒等合作,在核裂变与核聚变等方面做出了许多重要成果,继而又深深介入了天体物理学领域,在宇宙学上同勒梅特一起提出宇宙生成的“大爆炸”理论,后两人由此而得到了197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奖只授予在世的科学家,当时伽莫夫已去世,故他无缘得此殊荣。
伽莫夫非常重视普及科学知识的工作。他移居美国以后,在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之余,动笔向普通读者介绍这些新生事物。从1938年起,他在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的支持下,发表了一系列有点离奇的科学故事。1940生,他把第一批故事汇集成他的第一部科普著作《汤普金斯先生身历奇境》出版;1944年他又把其后的故事汇集成《汤普金斯先生探索原子世界》一书。这两本书出版后,深受读者欢迎。后来,为了补充介绍新的物理学进展,也为了使作品的内容更紧凑,他便把上述两本书合并、补充、改写重新出版。1968年夏,伽莫夫在英国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开设宇宙学讲座时,他的循环系统疾病恶化。在返回美国后不久,于8月20日在科罗拉多大学逝世,享年64岁。
纵观伽莫夫的一生,不难发现,他是一位卓尔不群、知识渊博的科学家。他善于敏锐地把握时代跳动的脉搏,巧妙地配合科学前进的节拍,因而他能够在核物理学、天体物理学、宇宙学和生命科学等诸多领域中吹响向科学高峰进军的号角,为科学史谱写一曲又一曲华美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