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体育百科

张永和的作品风格?艺术家米丘的生日

时间:2024-11-13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体育百科 文档下载

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职业艺术家,艺术与环境的结合形成了米丘独特的空间概念,他在上海成立的工作室进行了30多项艺术交流项目,而近期将绘画、雕塑、建筑、多媒体融于一体的"愿望2000"艺术计划则被称为创造深圳新文化的开始。"愿望2000"艺术计划于2000年在美国纽约实施互动。他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羽翼"成为了他个人的艺术形象。

张永和的作品风格

理性的构思与设计:无疑是受到西方现代建筑教育影响,张永和最初的文字就明显具有西方人理性主义乃至怀疑主义的痕迹,同时受未来主义、胡塞尔、海德格尔的影响,注重思辩、强调求与解的过程,并讲求悬念,开始时则也不免带有卖弄之嫌,但这并不影响他的这种建筑价值追求、叙事方式和随后的设计表现方式,逐渐实现了文学、文字、艺术与建筑、空间的转轨与嫁接。并终成正果,这几年他在《读书》上的几篇文章就已有举重若轻之感。具体到他的设计中,则是一个先验与体验周而复始,相互交叉的一个过程。他的建筑是理性的产物,正如他自己所言的“含蓄空间”、“非常建筑”,他对建筑空间的理解、认识直至营造是暧昧的、含蓄的、先验与体验交并的,1986年《四间房》的得奖作品就是源于他在美租房的一段经历和对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的认识结合的产物。再如,1989-1991年的《后窗》,则是一个理性的叙事过程--用建筑设计来分析希区柯克的电影《后窗》,同时也试图对电影进行建筑的再创作,理性的结果则是得到“阅读建筑”、“窥视建筑”、“叙事者与叙事”、“窗户家具”等章节,至于随后的洛阳的幼儿(窗园设计(1992)无非就是以上诸多章节,通过墙、窗、架空,甚至埔地得到的一一兑现。对空间、对建筑的原型设计:所谓原形、原型设计,简单地说就是抛却现有建筑的一些模式、程式,对空间、建筑回归到最初的原型进行设计。世界上有很多建筑师也意识到这一点,阿尔多·罗西及其类型学就与此有关,安藤忠雄也有“from zero”的说法,汤桦的工作室就叫“零度工作室”,张在元则把它演绎为“无形中”、“非建筑”……张永和的《四间房》就是一个300×300×300英尺的住宅原型设计,在这个住宅中,台、亭、阁、洞都有它的原形,家居、家具、空间自然也就回到了原型的组合状态,同时造就的限定空间与不限定空间的暧昧则达到了“含蓄空间”的目的。《垂直玻璃宅》(1991)是另一个原形设计的例子,在这里,空间一下子脱离了重力,变成了上下的、透明的、或可重叠的,正如西晋刘伶所愿的那样--天地是住所,房屋为衣裳。最近,作为刚刚组织成立的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负责人的张永和主持了一个竞赛,题目为“(无)上下住宅”,虽然竞赛说明中附了一段艰涩的文字,但我敢断言,在张永和本人心中,他的“垂直玻璃宅”肯定算是最好的“无上下住宅”了。艺术与空间营造的结合:行为艺术、装置艺术、场景艺术、大地艺术等这些近几年在国内艺术界得到爆炒的玩意儿说到底原本与建筑,空间就是相连的,建筑界有武汉的李巨川、上海的米丘等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作品,但往往容易陷入纯艺术的陷阱之中,背离了空间营造的初旨。相比之下,张永和还是保持他的高度理性,较好地以空间营造实现了概念、行为、活动等,其实,回顾张所有作品,几乎都有这方面的影子,从八十年代的《烟斗——概念性物体》到1990的《取景厢——纪念物》直至最近在清华大学建筑系指导完成的《体验营造》,从内容来看,也就是通过物体(厢、盒、烟斗)、建筑要素(墙、窗、门、家具)进行建构,营造出一系列空间,并在营造中体验建筑中的尺度、结构、空间的基本问题。我个人最感兴趣的得数1990年的《头宅、衫宅》——头宅是供头部“居住”的空间,是木材及钢板为材料的建造物,头宅的内壁--类头盔与胸甲的结合物则成为“衫宅”,这是一个简单的、介于模型与建筑之间的作品。

艺术家米丘的生日

米丘简介1960年米丘生于1960年,上海人,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职业艺术家,1982年至1987年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参与中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和44个国家级风景区规划和重建;1987年移居欧洲,在全球举办了近30个艺术展览;1993年创建《欧中文化交流计划》简称ECCEP;1993年为海涅o昂斯塔得艺术中心研究员,1995年为艺术总监;1996年创立《米丘现代艺术工作室》;1998年获MOVADO文化艺术杰出贡献奖, 同年提出ArTech概念;1999年在上海的中国人寿保险大厦、深圳华侨城等地创作以"幸福o生存"为主题艺术作品;作品"生命之骰"于1999年获世界黄金协会大奖;2000年在深圳大梅沙"WISH2000艺术计划",它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构成最综合的环境艺术作品。

米丘是什么

是个人米丘生于1960年。 上海人。 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职业艺术家,艺术与环境的结合形成了米丘独特的空间概念,他在上海成立的工作室进行了30多项艺术交流项目,而近期将绘画、雕塑、建筑、多媒体融于一体的"愿望2000"艺术计划则被称为创造深圳新文化的开始。"愿望2000"艺术计划于2000年在美国纽约实施互动。他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羽翼"成为了他个人的艺术形象。

大梅沙上七个带翅膀人是谁设计的

米丘 Mi Qiu   1960年生于上海   1982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   1996年成立米丘工作室   现生活工作于上海 大梅沙的愿望塔也是他设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