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体育百科

小学体育课标(体育新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

时间:2024-06-15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体育百科 文档下载

学生体质测试优秀率、良好率较2019年数据,分别提高2%以上,不及格率逐年下降。体育作业日抽样达成率95%,自主锻炼计划日抽样达成率90%。一年级获得率不低于10%,二年级获得率不低于15%,三年级获得率不低于25%,四年级获得率不低于40%,五年级获得率不低于55%,六年级获得率不低于70%。建设完备的基础健康数据档案,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公开、公示学校基础健康数据,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系统建构覆盖面达到100%,品质项目达成率60%。

新体育课程目标

幸福培育立·达少年体育学院新体育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目标

通过学院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培养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会学习和锻炼;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与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二、校本化关键成果

(一)运动参与

运动参与是学生习得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锻炼身体和提高健康水平,形成乐观开朗生活态度的重要途径。本课程强调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形式多样的方法,在小学阶段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体验到乐趣和成功。

运动参与目标:

1. 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

①课堂教学:开齐开足体育课,保证1-2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 3-6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

②自主锻炼:以年级“体育作业+自主锻炼计划”的形式,达成每天锻炼一小时习惯养成目标,达成率100%。

③体育作业日抽样达成率95%,自主锻炼计划日抽样达成率90%。(通过班主任布置,学生视频打卡,各班体育委员检查统计以及信息化技术关注、检测完成情况)。

2. 体验成功与运动乐趣;

①春季田径运动会、秋季趣味运动会,保证参与率达到50%,其中10%给予一定奖励并颁发体育证章。

②成立“立·达”少年体育裁判委员会,组织“立·达健身好少年”评选,通过完成“立·达健身好少年”体育运动达标卡各个项目,兑换体育证章。一年级获得率不低于10%,二年级获得率不低于15%,三年级获得率不低于25%,四年级获得率不低于40%,五年级获得率不低于55%,六年级获得率不低于70%。

(二)运动技能

运动技能反映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基本特征,是本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实现其他学习方面课程分目标的主要途径。在小学阶段,要注重各种基本动作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

运动技能目标:

1.学习运动知识;

2.掌握运动技能;

3.增强安全意识。

建构幸福培育立·达少年体育学院体育知能训练习得系统,一年级主修跆拳道,二年级主修足球,三年级主修荷球,四年级主修篮球。1—2年级学习花样跳绳,3—4年级学习传统武术,并作为学校体育课堂固定模式,形成具有培育特色的良性循环。系统建构覆盖面达到100%,品质项目达成率60%。

(三)身体健康

身体健康与营养状况、行为习惯和体育锻炼密切相关。本课程强调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和锻炼,全面发展体能,提高适应自然环境变化的能力,形成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和行为。小学阶段要注意引导学生懂得营养和行为习惯、安全与避险等对身体发育及健康的影响,发展体能。

身体健康目标:

1.掌握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

2.塑造良好体形和身体姿态;

3.全面发展体能与健身能力;

4.提高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

学生体质测试优秀率、良好率较2019年数据,分别提高2%以上,不及格率逐年下降。近视率、肥胖率在现有基础上不增长。建设完备的基础健康数据档案,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公开、公示学校基础健康数据,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本课程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体育道德及合作精神、公平竞争的意识,帮助学生掌握调节情绪和与人交往的方法。体育教师要结合运动技术的教学和体能练习,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小学阶段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

1.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2.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

3.形成合作意识与能力;

4.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

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的课程分目标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各个目标主要通过身体练习的过程予以实现,不能割裂开来进行教学。

三、学院体育管理

(一)课程系统

1、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2、校本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包含课程目标、实施办法、评价任务。一年级跆拳道方案负责人张威,二年级足球方案负责人成烨,三年级荷球负责人张灿,四年级篮球段岩)。

学年内完成跆拳道、足球、荷球、篮球四门学校特色课程的校本化建设工作,有具体的成果呈现。逐步展开传统武术、啦啦操、花样跳绳等特色课程的建设工作。

(2) 课堂系统

1、提前候课。教师提前1分钟到岗。

2、备课到位,做到“不备课,不上课”。

3、教师必须使用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的确定做到三依据(课标、教材、学情)。

4、重视学习方法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5、规范体育课堂。体育老师要获得一节校级十大名片课以及一节区级以上优质课。

体育教师(含代课教师)对上述指标的达成率达到100%。

(3) 评价系统

以“健康第一”的为指导,促进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健康的成长,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能力,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表现和创造的欲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引导发展学生潜能,张扬个性。激励教师”不断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进新体育课程的建设。

鼓励学生积极上进,提高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发展能力,提高学习的信心,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保健习惯,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

评价内容:

1、 开齐开足体育课,保证1-2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 3-6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课程教学中心)

2、以年级“体育作业+自主锻炼计划”的形式,“每天锻炼一小时”习惯养成目标达成率100%。

体育作业日抽样达成率95%,自主锻炼计划日抽样达成率90%。(年级体育教师、年级主任、班主任)

3、 春季田径运动会、秋季趣味运动会,保证参与率达到50%,其中10%给予一定奖励和颁发体育证章。(少年体育学院)

4、 成立“立·达”裁判委员会,组织“立·达好少年”评选,通过完成“立·达好少年”体育运动达标卡各个项目,兑换体育证章。一年级获得率不低于10%,二年级获得率不低于15%,三年级获得率不低于25%,四年级获得率不低于40%,五年级获得率不低于55%,六年级获得率不低于70%。实现每位学生都能掌握两项体育技能(少年体育学院)

5、 学生体质测试优秀率、良好率较2019年数据,分别提高2%以上,不及格率逐年下降。近视率、肥胖率在现有基础上不增长。建设完备的基础健康数据档案,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公开、公示学校基础健康数据,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6、 建构幸福培育立·达少年体育学院体育知能训练习得系统,一年级主修跆拳道,二年级主修足球,三年级主修荷球,四年级主修篮球。1—2年级学习花样跳绳,3—4年级学习传统武术,并作为学校体育课堂固定模式,形成具有培育特色的良性循环。系统建构覆盖面达到100%,品质项目达成率60%。

7、 学年内完成跆拳道、足球、荷球、篮球四门学校特色课程的校本化建设工作,有具体的成果呈现。逐步展开传统武术、啦啦操、花样跳绳等特色课程的建设工作。建构并实施学校层面的幸福培育体育班长培训课程,初步建构并实施年级层面的幸福培育体育小组长培训课程。

8、规范体育课堂,体育任课教师《三维生态课堂基本要求》达成率100%,学年内至少有一名教师获得学校十大名片课,至少有一名教师获得区级以上优质课奖励。

9、年级特色体育项目大课间集中展示率不低于80%(不少于4个年级完成特色体育项目大课间展示);不少于六个体育特色项目社团展演达到优秀水平。区级以上体育竞赛集体项目获奖数量不低于上学年,获奖质量有较大幅度提升。

10、阳光体育俱乐部实际展开项目不少于六个,至少有两个发展项目达到现有跆拳道运营标准及规模,传统武术项目完成引入。足球、篮球、荷球完成品质提升。

体育新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

体育新课标解读、课程标准如下:

一、体育新课标解读

体育新课标是指2017年版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课程标准》中关于体育课程的最新标准。该标准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和评价等方面对中小学体育课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规定。

其中,课程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意识、运动技能和团队协作精神。课程内容包括全民健身活动、竞技体育运动和体育文化知识等。教学组织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教学评价则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核学生的体育水平和素养。

体育新课标的出台旨在倡导全民健身,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提升中小学体育教学水平。同时,它也将体育课程与现代化教育理念相结合,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体育课程标准

1、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切身体会到体育锻炼的益处,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锻炼自主意识和集体合作意识。开发学生的身体潜能,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

2、课程内容

体育锻炼:学校应为学生提供有目的性、有规律性的体育锻炼。学生每周应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确保身体健康。

基本体育技能:学生应掌握基本体育技能,包括跑、跳、投、接、击等。学校应提供适当的训练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技能。

体育项目:学校应引导学生参与一定范围的体育项目,如足球、篮球、乒乓球等。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和训练。

体育游戏与竞技:学校应组织体育游戏和竞技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学生可以通过参与游戏和竞技活动提高自己的体育水平。

体育知识和理论:学校应教授学生基本的体育知识和理论,帮助学生理解体育的原理和规律。学生应了解体育的历史、规则和规范,培养体育文化素养。

考核要求:学校应按时进行体育课程的考核,评价学生的体育技能和知识水平。考核方式可以包括实际操作、理论测试等多种形式。

拓展资料

体育课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主要使学生掌握体育与保健基础知识,基本技术、技能,实现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学校应当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实施体育课教学活动。普通中小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各年级和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普通高等学校对三年级以上学生开设体育选修课。

小学体育课的理论该讲什么

1、讲讲体育与健康知识学习,课标在每个水平段都安排有体育与健康知识的学习内容。
2、室内小游戏:教师选择游戏的时候,要考虑对其他班级学习的影响。比如击鼓传花、猜谜语、讲故事等等。
3、此外利用学校的媒体放映设备,欣赏广播体操、观看体育赛事的直播,讲解给学生看和学习。

中小学生啥意思

《体育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学习内容的特点,将中小学的学习划分为六级水平,即水平一至水平五分别相当于小学1--2年级(小学低年级),3--4年级(小学中年级),5--6年级(小学高年级),7--9年级和高中学段学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