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体育百科

男排世界杯预选赛(1981年北京大学生齐喊口号“团结起来,振兴中华“是从哪场赛事中流传出来的)

时间:2024-05-07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体育百科 文档下载

1981年北京大学生齐喊口号“团结起来,振兴中华“是从哪场赛事中流传出来的1981年3月20日,男排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决赛在香港进行,中国队与韩国队争夺进军世界杯的入场券。在0比2落后的局面下,中国男排连扳三局,击败对手。喜讯传来,北大几千名学生兴奋地游行,他们高唱国歌,并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这个口号喊出了当时举国上下奋发图强的豪迈心情,激发了亿万中国人的强烈共鸣,形成一股激励人们上

1981年北京大学生齐喊口号“团结起来,振兴中华“是从哪场赛事中流传出来的

1981年3月20日,男排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决赛在香港进行,中国队与韩国队争夺进军世界杯的入场券。在0比2落后的局面下,中国男排连扳三局,击败对手。喜讯传来,北大几千名学生兴奋地游行,他们高唱国歌,并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

这个口号喊出了当时举国上下奋发图强的豪迈心情,激发了亿万中国人的强烈共鸣,形成一股激励人们上进、奋斗报效祖国的滚滚热流。

扩展资料:

一个口号的诞生:

当年的北大学子刘志达说,1981年3月20日晚,中国男排与韩国队在香港伊丽莎白体育馆决赛,胜者代表亚洲参加在日本举行的男排世界杯。下午,北大各宿舍楼的电视室里早早就有人用小方凳占了位子,准备观看这场比赛的实况转播。

比赛结果,中国队反败为胜,大家非常激动,那种兴奋劲儿释放不出去。李春岁数小,比较活跃,他对我说:“外面热闹着呢,咱们去看看!”我就跟他下了楼。不知谁找来了一面不大的鼓,两个同学抬着,还有一个在敲,敲的是秧歌点儿,大家围着看。

一开始大家喊的口号是“中国队万岁!”当欢庆的队伍行进到留学生楼时,口号就变成了“中国万岁!”后来,到了校外的马路上,队伍有些稀拉,人也没有在校园里时多了。这时,有人起头唱起了《团结就是力量》。

过一会儿,队伍停住了,前面的同学在讨论往哪个方向走。当时队头正在北大南大门外东边不远的丁字路口,往北可去清华大学,往南可去人民大学。

我正打听这事,后面来了一个同学对我说:“咱们换个口号好不好?”我问:“换什么口号?”他说:“团结起来,为中华的崛起而奋斗。”我想了想说:“太长了,不如喊‘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吧!”那位同学说:“行!”

我就对旁边的几个同学说:“把他抬起来,让他跟大家说,换个口号。”几个同学抬起了那个同学。他面朝大家,双手握成喇叭状,大声说:“同学们,咱们换个口号,喊‘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大家一齐喊‘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大家就跟着喊:“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当时,大家把那个同学放下来,又回到了去哪儿的问题上。我看已是半夜,就说还是回校吧,大家全都同意了。这个口号当时没喊多少声。但第二天中午,北大广播台报道了这件事,说北大学生昨晚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

又过了一天,《人民日报》就此发了一篇新闻特写,大标题就是《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中国国家男子排球队的球队历史

随着1954年国际排球联合会正式承认并接纳中国排球协会为正式会员,中国男排参加世界大赛的序幕也随之拉开。1956年的第三届世界男排锦标赛是中国男排参加的第一次世界大赛,中国男排首次参加世界大赛便表现不俗,在参赛的24支球队中最终获得第九名。中国男排的崛起始于1977年男排世界杯,在该届世界杯上,中国队力压巴西、美国等欧美球队,并最终获得第5名。中国男排被国人所熟知是源于“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1981年男排世界杯预选赛中国队反败为胜战胜韩国队,从而进军该届世界杯;消息传到北京,北大学子喊起“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随后,该口号传遍大江南北,为我国80年代的改革开放事业注入强大的号召力。

1981年男排世界杯预选赛中国出赛队员名单是

你说的决赛那场逆转韩国的比赛吧 先发阵容是:6-王家卫,9-郭明,10-胡进,11-曹平,4-徐真,3-侯杰 替补有沈富麟 李建新 邸安和 侯晓非 王铁山 年代久远 能帮你查到的就这些了~可能在号码或者个别字上有些小差错见谅

我国排球运动经历那些阶段

排球运动于1905年传入我国,先是在广州、香港等地的几所中学里开展,然后陆续传至上海、北京等地。当时的排球运动主要作聚会、娱乐之用,与比赛联系不多。1913年,我国首次参加了在菲律宾举行的第一届远东运动会的排球比赛,这是我国参加的有历史记载的最早的正式国际排球赛事。因为此次参赛,排球运动引起了国人的注意和兴趣,排球竞赛活动也由此大面积开展。紧接着,1914年第二届全国运动会,男子排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早期的中国男排曾创造了辉煌的历史。1915年上海第二届远东运动会,第二次参赛的中国男排就获得了冠军。截止到1934年,远东运动会一共举办了10届,中国男排共获得5次冠军。女子排球则开展得相对较晚,1921年才首次出现在广东省运动会上,1930年被列为全国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从1923年起,中国女排开始参加远东运动会,5次参赛均获得亚军。和亚洲排球的类似,我国排球也经历了一个16人制——12人制——9人制——6人制的演变过程。排球传入初期,均以16人制和12人制为主。1927年,我国首次采用9人制排球,9名队员分3排站立,每排3人——“排球”的名称,也正由此而来。9名队员没有位置分工,也没有位置轮换,每人都可以进攻和防守。9人制排球在我国前后经历了24年之久,在这24年中,我国运动员也创造了不少高水平的技战术,如进攻中的“快板球”、“双快球”和“快球掩护”,防守中的集体拦网和后排定位防守等,逐渐形成了中国的排球特色,大大促进了中国排球水平的发展进步。随后,国民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相继爆发,中国排球的发展步伐大大减缓。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排球被作为重点运动项目加以推广,逐渐成为全国上下喜闻乐见并发展迅速的运动项目之一。1950年7月,全国体育工作者暑期学习会上,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引进了6人制排球竞赛规则和方法,并于8月组建了新中国第一支男子排球队——中国学生代表队,赴布拉格参加了世界学生第二次代表大会的排球比赛。6人制排球正式在我国落地生根。1951年5月,我国在北京举行了全国篮、排球比赛大会,这是新中国第一次全国性的排球比赛。同年,中国青年男排参加了第11届柏林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和第3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中国青年女排也于1953年首次组建并参加了布加勒斯特第1届国际青年友谊运动会排球赛。20世界50年代,处于世界排坛领先地位的是前苏联和东欧各国,为此,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1954年中国男女排球队先后出访前苏联等国,并邀请了多支东欧强队来华交流比赛,排球战术和意识均获得了显著进步。1953年,中国排球协会成立,1954年被国际排联接纳为正式会员。1956年8月,中国男女排球队参加了巴黎男子第3届、女子第2届世界锦标赛,男排获得第9名,女排获得第6名。1964年,周恩来总理亲自邀请了“魔鬼教练”大松博文率日本女排来华访问,大松博文还执教了中国女排的训练。当时分管体育事业的贺龙副总理还明确提出了“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坚持大运动量训练”的著名的“三从一大”训练方针。十年动乱过后,受到严重干扰的中国排球于1976年重新起步,新组建的中国男女排球队在1977年世界杯比赛中分获第5、第4名,并于1979年双双获得亚洲锦标赛冠军,同时获得了奥运会参赛资格。但由于我国抵制了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中国排球没能在世界舞台上一展身手。1981年,中国女排在日本第3届世界杯比赛中,一路过关斩将,最终以7战7胜的成绩首次荣获世界冠军。这个冠军的分量不言而喻,全国因此掀起了学习女排精神的热潮,而中国女排也是一鼓作气,接连获得1982年世界锦标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1985年世界杯、1986年世界锦标赛的冠军,这就是至今仍为国人所津津乐道的“五连冠”伟业。与此同时,中国男排也获得了巨大的突破,不仅创造了“前飞”、“背飞”、“拉三”、“拉四”等新战术,而且成为了当仁不让的亚洲霸主,在一系列世界大赛中也多次获得前8名的好成绩,最高时世界排名第5位。为此,北京大学的青年学生甚至在1981年世界杯预选赛中国男排战胜韩国队的比赛后喊出了“振兴中华”的著名口号。也许是盛极必衰,8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男女排先后陷入了低谷。男排接连失去洛杉矶奥运会、汉城奥运会和世界杯比赛的参赛资格,数届亚锦赛的成绩也不尽如人意。女排自1988年兵败汉城后,1992年奥运会和1994年世锦赛上又滑至第7名和第8名,甚至在1994年亚运会上输给韩国,失去了亚洲霸主的地位。痛定思痛,中国排球开始了重振风采的步伐。1995年进行了排球赛制改革,1996年推出了第一届全国排球联赛。改革和排球职业化为我国排球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女排在1995年获得亚锦赛冠军和世界杯第3名,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勇夺亚军,年底的超霸6强赛又摘得冠军。男排也在1997年重夺亚锦赛冠军,并与女排一起双双获得1998年亚运会冠军。虽然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再次表现欠佳,但随后重新组建的中国女排迅速展现了强劲的势头,在新任主教练陈中和的率领下,中国女排状态全线飘红,在2003年的世界杯上获得了惊人的11连胜,重夺阔别17年的世界冠军,再次激活了国人对女排和排球运动的热情。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女排更是一路凯歌,决赛中3:2力克强大的俄罗斯队,夺得整整20年未曾染指的奥运冠军,也为中国增添了分量最重的一块金牌。

你印象中中国男排振奋人心的比赛是哪场

个人认为中国男排振奋人心的比赛是:1981年男排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决赛,中国队3比2逆转战胜韩国队。

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中国男排进入到鼎盛时期,极大地激发了全民族的自豪感,为我国改革开放、为人们走出国门奠定了信心。

在1981年3月20日晚的男排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决赛中,中国男排对阵韩国队,在香港争夺世界杯决赛的入场券。中国男排在0:2落后的情况下奋起直追,连扳三局击败对手。喜悦的气氛不仅在赛场沸腾,更是通过电波传到千里之外,传遍中华大地,鼓舞着中华儿女。

当喜讯传到北京大学时,十一座宿舍楼的四千多名学生不约而同涌出房门。顿时,在楼群间的空地上,欢呼声、口号声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祖国万岁!”“中国万岁!”“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向我国排球健儿致敬!”那一夜,是燕园沸腾的一夜。口号声和鼓声划破了夜空,熊熊火炬映红了未名湖水。在嘹亮的国歌声中,在大幅标语“中国万岁”的映衬下,在此起彼伏的口号声中,“团结起来,振兴中华”这八个大字,喊出了北大学生的喊声,也喊出了十亿人民的心声。仅隔一天后的1981年3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新闻特写,题目就是这句响亮的“团结起来,振兴中华”。这句话不仅仅是中国人民面对男排在单场比赛落后中奋起直追的感叹,更是华夏儿女在改革开放初期认识世界,奋起直追的奋斗精神与昂扬锐气,这句话伴随着中国人民走过了接下来四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峥嵘岁月。